消息和焦點

恒隆數學獎得獎者專訪系列 —— 醉心數學 投身數研 滿懷信心 堅定前行

數學,在他們眼中,從來不是一個深奧沉重的課題,而是讓人着迷的藝術。

梁辰楷和白致遠,2016年及2018年恒隆數學獎金獎得主,兩人皆因參賽體會到數研之樂,決心投身研究領域,並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啟發年輕一代。梁辰楷現時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修讀數學博士課程,研究解析數論;白致遠則以一級榮譽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,目前於美國耶魯大學修讀數學博士課程,專注於代數幾何方面的研究。

人們常說,學術研究之路障礙重重,就如在黑暗中探索,往往不知道研究方向是否正確,也不知道有多漫長,甚至到最後是否能得出結論。到底要有多鍾愛,才會讓兩名年輕人願意投身數學領域?他們又如何在屢戰屢敗、屢敗屢戰的過程中,樂此不疲,繼續前行?

連:《連繫恒隆》
梁︰梁辰楷
白︰白致遠

連:可否分享你現在的學習領域及做過最具啟發性的研究?是甚麼啟發你選擇這個領域?

梁:我專門研究解析數論(Analytic Number Theory),目前主要集中於短區間(short intervals)和等差數列(arithmetic progressions)內的質數分佈。對我而言,這是最具啟發性的研究。質數作為自然算術對象,既具體,同時又充滿謎團。人類對質數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,但悠遠歷史背後仍然留下許多懸而未決的難題,例如孿生質數猜想(Twin prime conjecture)、哥德巴赫猜想(Goldbach conjecture)和黎曼猜想(Riemann hypothesis)等。為這方面的研究帶來貢獻,成為我的動力。

白:我目前專注研究代數幾何學。代數幾何學源於對多項式方程式(polynomial equations)以及其相應幾何物件的研究,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。近年來,代數幾何學的發展為幾何學和數論研究,提供了多項框架,創造了不少新成果。

我當初之所以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,是因為接觸到凱萊—薩門定理(Cayley-Salmon theorem):任何平滑的三次曲面(smooth cubic surface)都恰好有27條直線。這個定理雖然簡單,但揭示了代數幾何學中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,令我嘖嘖稱奇。

    

連:在數學領域中,你的志向和目標是甚麼?甚麼驅使你醉心鑽研數學?

梁:為數學界注入令人振奮的新氣象,是我一直以來的抱負。數學之所以吸引我,在於它所蘊含的深邃之美。數學在一般人的眼中晦澀難懂,但實際上,數學有一種獨特的美和魅力,要透過思辨探索才能真正領略。就如哈代(Godfrey Harold Hardy)在其書中所言:「畫家用形狀和顏色創造圖案,詩人用語言,而數學家則運用構想。」

白:能夠證明屬於自己,而且影響匪淺的數學定理,是我夢寐以求的目標。在數學旅程中,最激發我的動力源於發掘新穎又原創的事物的神奇時刻。
 


連:你認為目前的數學研究中,最令人振奮和最創新的領域是甚麼?對你有何啟發?你又希望如何啟發他人,對社會作出甚麼貢獻?

梁:目前,數學界有好幾個領域都即將迎來重大突破。我個人專注研究解析數論(Analytic Number Theory),並十分看好這方面的發展,尤其是James Maynard和張益唐備受關注的研究,在破解孿生質數猜想(Twin prime conjecture)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研究證明了在有限的間隙下存在著無限多個質數。Maynard早前獲得菲爾茲獎(Fields Medal)的肯定,印證了上述成果的舉足輕重。兩位學者取得的突破帶出了重要的一點,那就是我們必須相信自己,勇於挑戰看似不可能的難題。我期待有朝一日能為這個領域作出貢獻,更重要的是啟發年輕一代加入數學家行列。

白:朗蘭茲綱領(Langlands program)是目前數研其中一個最創新和最令人雀躍的領域。朗蘭茲綱領是一系列深層猜想,旨在推測數論和表示理論中不同重要物件之間的關聯,獲公認為數學界的大一統理論。雖然朗蘭茲綱領並非我目前的研究方向,其背後的理念卻為我帶來寶貴的靈感。

我希望藉著研究工作加深人類對數學的認識,並仿效以往數學家,繼往開來,啟發下一代,投身研究行列,鑽研數學。

 

連:你認為數學如何應用於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,並為世界帶來改變? 

梁:我認為數學具備龐大的應用潛力去解決現實世界的挑戰。數學在人工智能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,協助解決複雜的問題,例如包括癌症等的嚴重疾病。此外,透過摸擬技術,應對全球暖化的危機。不過,數學應用是一把雙刃劍,有利自然有弊,我們必須認清這一點。

白:定量推理(Quantitative reasoning)的理念可以大大促進社會的決策過程,近數十年來數據分析的興起,就是最顯著的例子。在講求收集大數據的現今社會,學會從數據中提煉資訊,為決策帶來全新視角。



連:學術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在面對困難或阻礙時,你如何保持動力?
    

梁:學術研究的過程十分漫長,即使傾注大量心力和時間,亦不代表能即時看到成果。因此,在遇到瓶頸位時保持動力至關重要。畢竟我們都不是機器,間中停下來休息,抽時間陪伴家人朋友,才能養精蓄銳,重整旗鼓。

白:停滯不前的時候,我通常會嘗試與其他領域的研究人員交流。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見解,往往能激發意想不到的靈感。



連:恒隆數學獎會否是你人生中第一次接觸數研?過程中可有一些難忘的經歷分享?

梁:恒隆數學獎不是我第一次接觸數研,我之前曾參加過數個初級數論相關的小型項目,但參加恒隆數學獎的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。備賽期間,我經歷了好幾個月的停滯期。在屢戰屢敗、屢敗屢戰的過程中,突然靈機一觸,之後我花了數天便完成論證。這次經驗令我體會到靈感固然重要,但要取得突破,靠的不是守株待兔,也不是等待奇蹟出現,而是努力不懈,反覆不斷的嘗試。

白:恒隆數學獎是我第一次接觸數研。時光飛逝,但我至今仍然記得自己是如何突然開竅,為研究日後的核心定理奠定基礎。雖然當時的發現還需經過反覆試驗,才能得出完整的論證,但當刻豁然開朗的感覺,我一直銘記在心,在日後鑽研數學的路上,為我帶來了莫大的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