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隆數學獎非常榮幸,邀請到三位著名高等教育領袖:Nancy Rothwell教授、徐立之教授和Nick Rawlins(汪寧笙)教授,於我們2025年2月27日的公開講座中,分享他們對“The Future of Universities”的洞見。三位探討了大學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中世界瞬息萬變的挑戰,強調大學需要擁抱變革,同時繼續促進學術發展、為廣大社會作出貢獻。
Rothwell教授於2010至2024年出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Manchester)校長。她強調,對大學來說,貢獻社會與進行尖端研究和培養人才同樣重要。她說:「我不喜歡象牙塔,我認為大學應該是開放的,與當地社區互動、與社會合作。」她說,曼大非常重視與當地社區的互動,例如在COVID封城期間便曾幫助輔導弱勢學童。
於2002至2014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徐立之教授表示,即使人工智能現在可提供一對一的教學,但教授或教師仍是不可或缺的。他說:「教授在課堂的角色不只是傳授知識,更是要激勵學生。」他又以「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」的比喻,帶出教師可以教學生「學會學習」,並訓練他們適應變化不斷的世界。
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汪寧笙教授則指,線上學習變得越趨普遍,不過大學的住宿體驗依然重要,因為學生可以在同一環境中互相學習。他說:「你從大學直接學到的是今天對昨天問題的答案。但你從大學同學那裡可以學到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,這是你自己無法想像的。」
講座接近尾聲時,三位重申他們相信大學的價值不會因時代改變。他們指,儘管面臨人工智能和社會變革的挑戰,大學在培養下一代思想家與領導者方面有獨特的優勢,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也一如以往具有重要意義。
此次活動由恒隆榮譽董事長陳啟宗先生致辭,吸引了超過200名參與者,其中四分一是中學師生,包括恒隆數學獎得主。
請按此處觀看公開講座。
關於恒隆數學獎公開講座系列
恒隆數學獎公開講座系列以“Shaping our Future”為題,旨在突顯現今世界中基礎科學——即所有進步的根基——的重要性。自2024年,講座系列將國際及本地的頂尖思想領袖與香港觀眾連結起來,鞏固了本地作為全球知識交流中心的地位。過去的活動中,研究、人工智能和醫學科學領域的傑出人物分享了他們的見解,促進深度交流、激發創新。